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加坡威廉希尔体育在线 > 教育体制 > 新加坡有特别需求学生 将使用更多科技辅助学习

新加坡有特别需求学生 将使用更多科技辅助学习

: [      ]  

有特别需求的学生今后能从更系统化的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中获益,在课堂上也能使用更多的资讯与通讯科技来辅助学习。

  继去年为特别教育推出统一课程框架后,教育部今年将品格教育与科技使用也列入其中,进一步完善特别教育成果,并与赛马博彩管理局(Tote Board)合作,在未来三年投入450万元帮助特别学校提升其科技教学资源,在校内创造运用科技学习的文化。

  教育部兼通讯及新闻部高级政务次长沈颖昨天在第二届特别教育大会上说,品格与公民教育无论在主流或是特别学校都同等重要。所有的特别学校目前在这方面都有一些零星的活动和计划。有了新课程框架,教育部希望特别学校能将品格教育融入学生日常课程中。

  除了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恩园学校去年起开始每星期于周会和课堂上进行品格和公民教育,通过故事、游戏和反思活动来给学生灌输价值观,收到家长正面的反馈。学校学生事务主任徐丽凤(47岁)说:“我们的学生虽不能成为律师和医生,但具备良好的品格也是对雇主和社会的一种贡献。”

沈颖:科技能帮助克服生理障碍

  沈颖受访时指出,有特别需求的学生同样是新加坡的一分子,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时能接近社群,从而融入社会。

  她也提及资讯与通讯科技的使用对有特别需求的学生的重要,而且意义要比对主流学生的使用来得深。“有特别需求的学生有生理障碍,在基本的表达和学习上都有一些困难,资讯科技能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因此,资讯科技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即时,也非常必要。”

  彩虹中心义顺公园学校的特别教育教师冉兰(41岁)指出,对那些具有多重障碍的孩子来说,资讯与通讯科技的辅助其实是一个需要。

 

 

患脑性麻痹的洪欣颖(12岁)以前只能坐在教室一旁看着同学活动,因为她在活动上有障碍。为了帮助她使用电脑,教师冉兰(站立者)在她的眼镜上黏了感应贴纸,使用相机和仪器追踪她的头部活动以此来指挥鼠标,待确定荧光屏上的“目标”后就按一按系在手掌上的小开关即可。(海峡时报)

  他就借助电脑和感应器等,帮助一名患脑性麻痹的学生画画和写字,让她得以跟同学一同参与课堂活动。他也借助iPad的声音应用程序,帮助一名患有整体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 Delay)的学生“发声”,让她能在早会上带领学生念信约。

  冉兰说:“每次教师想利用科技来帮学生时都得自掏腰包,不过我们的薪水并不高。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能帮助更多的学生。不过我认为资金一定要善用,否则将白白浪费。教育部或许可以考虑先给教师提供这方面的训练。”

  其他受访的特别教育工作者也对新措施表示欢迎。加东特别学校校长王瑞玉说,去年统一了课程框架后,各校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加,因为大家有了共同的讨论点,这回新添了两项重要内容,相信将使学校之间的讨论更充实。未来,她期待看到各校之间更多的合作。

教育辅导计划 给家长更多帮助

  教育部与两所志愿福利团体合作,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推出诊断后的教育辅导,帮助他们做好进入特别学校的准备。这项计划至今已在14所学校试验,并将逐步推广到更多学校。

  配合该计划,教育部设计了一本指导手册,协助家长为有特需的孩子选校。

  沈颖受访时说,轻微特殊需求的学生能在主流学校学习,但对一些需求情况比较复杂的学生来说,特别学校可能是最佳选择。

  不过,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需到特别学校就读时可能难以接受,也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辅导员正好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所需要的讯息。

家长:有了辅导 就不会浪费时间

  薛芝燕(44岁,家庭主妇)的儿子5岁时被诊断患有自闭症。他现就读于彩虹中心义顺公园学校,但最初却因找不到理想的特别学校而在主流学校呆了一年多。

  薛芝燕说,报读特别学校的程序繁琐,她和先生犹如无头苍蝇般无助。她说:“如果那时能有这类辅导就好了,儿子不会白白浪费一年多的时间。他转入特别学校后进步很多,现会主动说话和提问。”

  据了解,目前有5000名特别学生在20所特别学校就读,另外1万名在主流学校就读,而当中估计有约500名较适合转入特别学校。

  被问及特别学校的学额是否足以应付需求,沈颖指出,名额不足并非单靠扩建学校就能解决,其中也涉及教师的聘请和培训及申请入学过程。

文章及图片未注明来源为瑞投咨网,均为转载,如有不适,请联系删除!info@regishome.com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

最新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