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加坡威廉希尔体育在线 > 威廉希尔体育在线 新闻 > 新加坡热门学校小一学额供不应求

新加坡热门学校小一学额供不应求

: [      ]  

在新加坡今年刚结束的2C报名阶段,超过一半的学校学额供不应求,需要通过抽签来分配,热门学校如恒力小学和爱同学校来到这个阶段更是仅剩不到十个学额,连一些创校不到五年的学校也炙手可热,形成僧多粥少局面。当中最大的争议,不外是一些申请者可以“靠关系”在早前阶段获得学额,而一些住在学校附近的申请者,却不得其门而入。

小一报名制度近年来被一些人认为有碍社会流动性,各方利益相关者不断角力;这个行之有年的制度更是过去一年全国对话会上经常出现的课题。教育部多次表示会加以探讨,最新一轮的调整是在去年推出公民绝对优先的机制。

教育部数据显示,过去两年的小一报名活动,近20%学额是由与学校有关系的申请者获得。这些申请者包括家长/兄姐为校友、家长义工、教会/会馆成员和活跃基层领袖。

以去年为例,4万个学额中有7500个由2A和2B阶段申请者获得,情况与前年的类似。但今年,190所小学中,好些在这两个阶段已出现高达80%满额率,当中有超过26%学校在第一阶段后已有四成或更多学额填满。恒力小学和爱同学校甚至还未到2B阶段,就仅剩不到5%学额。

人们对第一阶段高满额率没有异议,但一些学校在2A和2B阶段也面对高满额率却成众矢之的。

林谋泉:应平均照顾各群体

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林谋泉受访时坦言,这样的情况“不太妥当”。为此,他准备在下期国会复会时提议,将2A(1)及2A(2)学额限制在第一阶段后剩余学额的三分之一,其余的平分给另外两个阶段。这一来,2A、2B和2C阶段都各有三分之一的学额供应,可更平均地照顾个别群体的需求。

他解释:“每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原因,不能说废除就废除,轻易抹杀个别社群对学校的贡献,最重要是在各阶段的学额分配中取得平衡。重新分配学额,就有更多学额得以保留给住在临近学校的居民,各个社群能享有更平等的机会。”

唐秋萍(42岁,行政人员)赞同为校友人数设限的建议。她给儿子报读南侨小学,该校距离她家最近,可惜她日前在2C阶段抽签失败,正烦恼要给孩子申请哪所小学,因为另一所较近的小学也已在2C阶段满额。南侨小学在2C阶段共有175名住在一公里内申请者争53个学额。

她说:“我认为校友制度要嘛废除,要嘛设一个顶限,不然还没到2C,学额就被占去了超过一半。如果校友也住附近那没话说,但我知道有的校友其实住得很远,而我们这些住附近的反而没机会进,说不过去。”

对于单纯以距离来分配学额是否可行,林谋泉警惕说,或会使得名校附近的屋价水涨船高,美国和澳大利亚就有这个问题。

校友、家长义工、基层领袖

谁应优先“被限制”?

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再纳认为,应以距离为关键考量。他直言无法同意校友优先的论点,主张将多个阶段废除,简化报名制度。

再纳从政前曾任教育部司长、学校署东区校群督导和美华小学校长。对他而言,孩子在住家附近上学最合乎情理,因为学生活动多,要他们每天舟车劳顿上学放学非常累人。

再纳:

应确保申请者获学额

他说:“我每次接见选民时,看到很多家长因为无法让孩子进入住家附近的学校而懊恼。报名制度应确保这些申请者获得学额,而不是校友。若真如校友所说,他们建校有功,对母校有情感,获优先合情合理,那为何每年都是那些所谓的名牌学校才出现严重超额的现象?”

在他看来,学额应首先给有兄姐在校就读的申请者,其后给家长为学校员工的申请者,剩余学额直接分配给住在学校距离一公里以内的公民申请。

问题是:在一些热门学校,即使取消校友优先,住在离校一公里以内也未必报得进。以位于榜鹅,才成立三年,还没有校友的励众小学(Horizon Primary)来说,今年在2C阶段得就为209名住在离校一公里以内的公民孩子举行抽签,以分配143个学额。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主任郑宝莲副教授则持相反意见。她认为,校友阶段有保留的价值,也不该设限,使得原本复杂的制度更为复杂。

她说:“拿哈佛大学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相比一定有所不同,因为前者历史悠久,校友满天下,后者则校龄尚浅。对新学校来说,它们也需要校友的支持才能茁壮成长,他日才能成为另一所名校。”

毕业自花菲卫理小学和中学的陈汉荣(24岁,大学生)也认为校友优先有助延续学校的优良传统。他说:“我的母校刚庆祝125周年,校内不乏一家三四代都是花菲卫理学生的例子。这是因为我们对母校有很深的情谊,也更愿意为学校付出。”

以他为例,自中学毕业后就定期回小学指导学弟学妹,目前是校友执委。即将受训成为教师的他已准备申请回母校执教,他日也希望能送孩子回母校。

多数人赞成

废家长义工基层领袖

相较于校友优先制引起的分歧,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家长义工与基层领袖这一环应该废除。一些学校已经不录取家长义工。

郑宝莲说:“现在很多家长做了义工也要抽签,最后也未必抽中,何苦呢?社区领袖优先这一条更奇怪,他们服务社区不是应该是无私的吗?怎么可以是有‘目的’的?”

孩子明年上小一的卓俐妗(33岁,客户管理)也对家长义工颇有微词,她说:“这对我们这些职业妇女来说相当不公平,只会对那些家境不错、无需工作的家庭主妇有利。”

让制度符合初衷 以服务决定优先?

目前全国190所小学中,有46所是政府辅助小学,换句话说,这些学校是当年由宗教组织、宗乡会馆、民间领袖本着教育下一代的宗旨,群策群力,为各自的教徒、宗亲、社群等而创办的。自教育部统一小一报名制度以来,家长可以以校友、校董、宗教组织或会馆会员的身份为子女申请进入相关小学的做法一直保留,也是为肯定民间办学的努力。事实上,这些学校虽然获得政府资金上的辅助,但在不少方面仍得靠家长、校友、校董、教徒或会馆会员等出钱出力。

福建会馆:应让付出者优先报名

福建会馆创办的五所小学南侨小学、道南学校、爱同学校、光华学校和崇福学校向来是小一报名的热门学校,会馆发言人在受访时认为,时至今日,优先的对象应该是有实质服务和贡献的家长,无论身份,因此建议重新归类,将2A和2B阶段的学额保留给有为学校服务的校董、会馆会员和校友,以及服务社会的活跃基层领袖。如此一来,没有实际付出者就不会因为其特殊身份享有优先报名的机会。

现在,每年平均有约400名会馆会员向福建会馆申请孩子于小一2B阶段报读五所会馆属校,但会馆鉴于学额有限,供不应求,经常让许多家长会员失望。因此,会馆于每年都会为会员举办一场家长分享会,免得家长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发言人说:“如果不调整现有制度,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2B和2C阶段就不会有学额供家长报名。我们希望以上的调整能够吸引更多会员和国民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建设工作。”

这其实也更符合教育部设立个别阶段的初衷。为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教育部于1999年进一步让活跃于学校的家长,包括校友会会员及家长义工在为孩子报名时享有更大优先权。家长义工必须完成至少40个小时的服务时间。时任教育部长张志贤说,这能让校方意识到自己对社区有直接的责任,也会让社群、家长和校友觉得自己有必要投入时间和精力,齐心使学校办得更好。

陈伟明(39岁,室内设计师)三年前加入福建会馆,一年前开始到天福宫做义工,前后付出200多个小时。他给孩子报读爱同学校,日前在2B阶段参加抽签并幸运地抽中。他在开心之余也为那些同他一样,付出多个义工小时却无法获得学额的家长感到不值。爱同2B阶段有25人争八个学额。

他说:“我认为应该要付出才有收获,不应说因为是校友就坐享其成,也应该要求校友做义工。其实我在会馆服务得蛮开心的,不仅认识了很多同籍贯的好朋友,也更了解我们福建人的文化习俗,如果会馆允许,我希望能继续服务下去。”

家长观念是关键 名校未必适合孩子

尽管有关小一报名制度的争议不休,宏文学校校长胡春河却认为相较于许多国家,目前的小一报名制度其实很透明,而且公开、公平、人性化,照顾不同群体。

胡春河:无十全十美制度

他说:“没有一个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一部分家长因为个人利益觉得不公平,最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观念不改,任何制度都一样。其实,教育部给予所有学校的资源都一样,家长真的无需刻意让孩子去名校。”

郑宝莲则称家长的反应为“反射性反应”(knee-jerk reaction),无需小题大做。她认为政府应探讨的是名校是否真的比较好,若真是,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去为一般的学校注入更多的文化资本,同时让它们有多些机会在自己所处的邻里展现强项,让家长认识它们。“政府现在要将每所小学打造为好学校,我认为方向是正确的,千万不要偏离轨迹。”

卓俐妗刚给儿子报读住家附近的擎青学校,她坦言也曾有过让孩子报名校的念头,但目睹朋友的情况后改变想法。那名朋友的孩子之前就读武吉知马一带一所名校。

她说:“我去年碰到她时,她忧心忡忡地跟我说,‘孩子今年参加小六会考,很担心孩子会读到发疯’。我们今年再碰面,她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原来她孩子升上一所邻里中学,这反而让她放心。这提醒我,进名校不一定好,孩子学习是否开心、成长过程是否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及图片未注明来源为瑞投咨网,均为转载,如有不适,请联系删除!info@regishome.com

推荐楼盘

最新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