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加坡财经 > 专家点评 > 经济师预测“通缩”最多维持两个月

经济师预测“通缩”最多维持两个月

: [      ]  

新加坡今年11月份出现五年来的首次“通货紧缩”,但由于没有市场萎缩和失业率上升等其他负面经济情况伴随,经济师认为这种趋势或最多维持两个月份,预料不会延续至明年。

星展银行资深经济师谢光威表示,此次通货率出现负增长其实并不特别值得担忧,因为本地的基本成本仍然很高,当下套用“通货紧缩”这个概念似乎是名大过于实。

他说:“一般来说,只有当经济增长和需求疲软、失业率攀升,以及消费者价格指数长期下滑时,我们才称之为通货紧缩。”

谢光威指出,在新加坡经济仍取得增长、失业率只有2%的情况下,目前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负增长是反通货膨胀(disinflation)现象,即物价上涨速度放缓,而不是通货紧缩(deflation)。

大华银行经济师陈达德也有同感。他指出,此次通货率的负增长并非一种“自然”现象,更多归因于本地现今的政策环境。

譬如,在医疗方面,政府今年发放的建国一代配套已把医疗通货膨胀减半。在房屋方面,一系列的降温措施已使本地房屋价格出现微幅下滑,而房屋消费在消费价格指数中所占的比例又特别吃重,超过20%。

相对通货紧缩,许多国人或许对通货膨胀(inflation)感到更加烦恼,因为物价上涨导致他们的购买能力降低,而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然而,从长远角度来看,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只要是显著的起伏都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及人们的利益。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两个正好相反的经济现象,前者由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后者由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引发。

通货膨胀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货币贬值,如果人们的收入维持不变,他们的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的不利发展。但适度的通货膨胀却可刺激消费,扩大经济体的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通货紧缩的直接影响则是物价低迷,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因此减少,从而引发失业率增加、人们收入下降,最终造成经济陷入增长乏力的僵局。

新加坡过去20年所经历的通货紧缩是屈指可数的,很多时候都靠政府多管齐下的政策解决通货紧缩。譬如,政府当年实施雇用补贴计划(Jobs Credit Scheme)等其他措施,在经济衰退期间协助商家减轻商业成本,并协助员工保住饭碗。

陈达德说:“政府推出这些政策,让新加坡能很快走出通货紧缩的循环。”

另一方面,通胀率是新加坡政府实施和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陈达德指出,新加坡上一次发生实质的通货紧缩是在全球金融风暴期间。当时,金融管理局就让新元在零增值的路径上浮动。

如今,新加坡经济表现相对较好,金管局自前年4月就维持让新元平稳升值的货币政策。

经济师多数认为,新加坡经济依然取得增长、就业率高,因此并不算陷入通货紧缩的困境。他们预期这次的消费物价负增长最多维持一两个月,新加坡其实仍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预期金管局明年4月不会调整现行的货币政策。

文章及图片未注明来源为瑞投咨网,均为转载,如有不适,请联系删除!info@regishome.com

相关文章

推荐楼盘

最新楼盘